安徽农垦集团



农业部发布2006年双季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
农业部发布2006年双季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
发布日期:2006-08-31 浏览次数:6983

  一、双季晚稻生长发育特点

    长江流域中下游稻区由于今年早稻生育期提前,使双季晚稻移栽期比往年提早7-8天,到7月20日已基本栽插完毕。插秧提前导致秧苗期缩短,本田营养生长期延长,有利于秧苗早生快发,增加低节位分蘖和形成大穗。但由于育秧期气温高于往年,秧苗生长发育加快;插秧后气温仍然偏高,导致晚稻前期发育速度加快,够苗期提前,目前双季晚稻已进入稻穗形成期,即倒2-3叶期。

    在华南稻区由于生育期延长,收割期推迟,晚稻插秧区又受到频繁的台风暴雨的影响,造成晚稻插秧进步慢于去年,到8月15日才基本插完晚稻,比去年推迟了一个星期左右,已插下的晚稻由于受到降雨影响,生长也较缓慢。据广西南部玉林市8月15日苗情观察,与去年同期相比,博优273主茎叶龄少0.7叶,亩苗数少20.5万,株高减少15厘米。

    二、双季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
    (一)华南稻区双季晚稻早中期管理措施。目前,华南稻区仍处于双季晚稻大田生产的早中期阶段,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,针对不同苗情抓好田间管理:一是对移栽较迟的田块,由于本田营养生长期和有效分蘖期缩短,应早施重施追肥,争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。二是对移栽较早苗数不足或已够苗但生长不平衡的田块,结合露晒田看苗补施一次肥,促进禾苗平衡生长,壮蘖促穗。三是对长势好、苗数足的田块要抓好露晒田,控制无效分蘖,减少营养物资消耗,形成高产群体结构。

    (二)长江中下游稻区双季晚稻中后期管理措施。一是施好穗肥,促进晚稻大穗发育。由于今年晚稻插秧较早,本田营养生长期延长,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和群体发育,分蘖发生早,有效分蘖终止期相应提前。生产上应抓住这一契机,看苗施用好穗肥,以促进大穗发育和提高成穗率。生产上大多施用尿素作穗肥,在幼穗分化始期或在倒二叶期施肥。对于前期以基蘖肥施用为主的晚稻,最好是在倒二叶期施用穗肥(即保化肥或壮苞肥),预计在8月20日前后,即当倒二叶抽出时施用穗肥,一般每亩施尿素2-3公斤。二是施好粒肥,防止后期脱肥早衰。对于迟熟早稻和三熟制早稻,由于晚稻插秧较迟而影响生长发育,更应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。在施好穗肥的基础上,生产上应根据水稻生长情况看苗施用粒肥(即壮籽肥),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。一般在9月上中旬抽穗开花期每亩施尿素2-3公斤,或者喷施磷酸二氢钾(KH2PO4)等叶面肥。粒肥要看苗施用,叶色淡绿的晚稻可以施用粒肥。三是有水抽穗,防止后期脱水过早。针对今年晚稻插秧期提前,本田营养生长期延长的特点,在节水灌溉的前提下,应强调中期晒田,特别是在前中期晒田不够的稻田,在长穗期仍可开沟排水晒田,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,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,协调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。由于水稻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孕穗期至抽穗期,此期缺水则会受到干旱的危害,因此生产上应做到有水壮苞,有水抽穗。

    (三)重点关注“两迁”害虫,综合防治病虫害。从目前的虫情调查看,长江流域双季晚稻“两迁”害虫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田间基数较往年都高,而且由于长江流域、江淮地区等稻区虫口密度大、基数高、回迁可能性大,同时针对预报今年暖秋气候的特点,有利于虫害发生,因此应重点关注“两迁”害虫,切实做好防治工作。另外,还要注意稻纹枯病、稻曲病、稻瘟病等病害的预防。当田间病虫害混合发生时,可选择2-3种对口农药进行混合喷洒。用药时一定要用足水量,喷洒均匀。但具体用药时间、防治对象及农药种类应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确定。

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

二维码
安徽农垦集团 汇瑞胶业 汇瑞胶业 汇瑞胶业 朗顿机床